1.中國有哪些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一)勞動保險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勞動保險醫療管理制度可以建立較早,是主要適用于國有企業和部分學生集體企業內部職工的社會主義醫療保險制度。它有四個主要組成部分:
1.因醫療或非因工負傷,所需醫療費用全部由企業承擔,指定藥品以外的費用、餐費、過路費由職工本人承擔;
2.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負傷停工發生的醫療費用,由企業按其工作年限給予病假補償,金額為職工工資的60%至100%之間;
3.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經治療確定傷殘的,企業停止支付病假工資,并按勞動保險相應比例補償職工醫療救助;
4.職工進行供養的直系家庭親屬以及患病時,手術費、普藥費由企業經濟負擔50%。
(二)公共醫療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公費醫療制度是公務員的一種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其主要服務對象包括國家機關、政黨、人民團體、退休工人和殘疾軍人等。這些人就醫可以享受醫療費用報銷,門診費用、住院費、手術費和部分處方藥全部由公費醫療支付。但住院期間不在指定范圍內的生活費、路費、藥費均由個人承擔。如果患者確實有困難,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幫助,并在其他行政費用中報銷。
合作醫療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起步較晚。與勞動保險和公共醫療不同,其醫療費用由集體和個人籌集,沒有國家財政支持,相當于農村居民醫療服務互助制度。這種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是基于自愿的原則。農村居民只需支付少量費用,其他部分由集體承擔。個人因病或意外傷害就醫時,可從合作醫療基金中申請相應比例的報銷。
二、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基本原則
(一)為全體城鎮職工提供基本醫療保障,促進形成相對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
(二)基本醫療服務保障的水平和生活方式應當與我國經濟社會主義生產力不斷發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國家、單位和職工應當進行合理承擔醫療管理費用。
(三)公平與效率相結合,將職工享受的基本醫療保障待遇與個人對社會的貢獻適當掛鉤,調動職工積極性。
(4)職工醫療保障管理制度進行改革應有利于減輕企事業單位的社會經濟負擔,有利于國有企業生產經營機制的轉變,有利于建立現代物流企業會計制度。
(五)建立醫患雙方的約束機制,推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提高我國醫療技術服務產品質量和工作學習效率,遏制浪費。
(6)職工基本醫療健康保險公司制度可以實行屬地原則,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機關、直屬企事業單位發展需要參保人員所在地的社會主義醫療保險,實行地方進行統一繳費標準和改革研究方案。
三,社會醫療保險的作用
首先,它是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提高生產率的動力。
第二,社會醫療保險是政府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通過收取醫療保險費和支付醫療保險服務費來調節收入差異。
第三,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
醫療保險是調節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的重要社會機制,為患病職工提供經濟幫助,有助于消除疾病引發的社會動蕩。
第四,是促進經濟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手段。
醫療保險制度和社會互助制度體現了“一邊倒,一邊扶持”的新型社會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第五,是推進社會經濟發展體制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管理改革的重要保證。
社會醫療保險由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執行。用人單位和個人按一定比例繳納保險費,建立社會醫療保險基金,為職工支付醫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