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rk id="myqcj"></mark>

  • <ruby id="myqcj"></ruby>
    <ruby id="myqcj"></ruby>

    <legend id="myqcj"><font id="myqcj"></font></legend>

      把住“穩”的大局 積蓄“進”的力量

      來源:中國經濟網時間:2022-01-29 18:18:04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喬瑞慶認為,保持宏觀政策穩定,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應有之義,是保障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必要條件,是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激發市場活力的必然選擇。

      2021年,我國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2022年,要保持經濟發展良好勢頭,必須在“穩”字上下功夫,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做到這一點,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尤為重要。

      首先,宏觀政策要具有連續性。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穩預期至關重要。政策保持連續性,有助于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激發經濟活力。前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就財政政策而言,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加快財政支出進度,注重對中小微企業、個體戶及制造業的配套支持政策,有助于堅定市場信心,突破需求收縮壓力,夯實“穩”的底氣。此外,對市場中有關政策的錯誤解讀、歪曲解讀、過度解讀等要及時駁斥澄清,為經濟穩增長營造良好環境。

      其次,政策取向不變,要堅持結構性調整。政策穩定不代表政策平均發力,而是要有所側重?!胺€增長”和“調結構”是有機統一的。穩增長為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沒有必要的增速,經濟結構調整必然受影響。調結構為經濟增長積蓄長期力量,沒有當下的結構優化,經濟長期增長必然受制約。因此,結構政策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加快數字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為經濟發展積蓄“進”的力量。

      最后,還要加大政策力度。政策力度強弱決定了政策效果是否明顯。政策力度弱了,政策效果可能很難顯現。比如,有的地方政策資金分散發力,“撒胡椒面”,力度輕飄飄,這就解決不了市場主體面臨的現實問題。從經濟學角度而言,宏觀經濟政策具有邊際效應遞減規律,同樣的政策力度,去年達到很好的效果,今年的效果可能就會弱一些。因此,要針對關鍵環節的關鍵問題,重點發力,集中用力,用“大力量”解決“真問題”,不斷尋求新突破。

      當前,世界經濟處于疫后復蘇的筑底波動期,不確定性顯著增強,經濟恢復進程也會出現反復。保持宏觀政策穩定,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應有之義,是保障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必要條件,是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激發市場活力的必然選擇。把住“穩”的大局,堅定“進”的方向,及時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新舉措,培育壯大新增長點,有助于鞏固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強、動力足、潛力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從而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喬瑞慶)


      標簽: 市場 政策 經濟 保持 宏觀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國鐵集團: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5萬列
      下一篇:央行:截至2021年末 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453家

      精彩圖集(熱圖)

      熱點圖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國

      • 信用信息
      • 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
      • 網站文章

      久爱免费观看在线精品_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最新国产国模无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1. <mark id="myqcj"></mark>

    1. <ruby id="myqcj"></ruby>
      <ruby id="myqcj"></ruby>

      <legend id="myqcj"><font id="myqcj"></font></leg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