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云南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8月23日,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云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云南商貿物流設施更加完善,流通網絡和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流通業態模式更加豐富多元,流通市場主體更具活力,交通運輸承載能力和金融信用支撐能力明顯增強,流通成本持續下降,流通效率明顯提高。
健全現代商貿流通網絡 完善城市、縣域商業體系
在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方面,《實施方案》提出,支持昆明、大理、麗江、西雙版納、德宏等地建設高標準消費品市場,推動現有消費品市場轉型升級,打造一站式商品采購中心。依托農產品產地、銷地、集散地布局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快田間地頭流通設施建設,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網絡。統籌推進城市商業設施、物流設施、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升級改造,完善商品交易市場網絡。
推進步行街高質量發展,有序開展第二批23條省級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工作,提升步行街數字化水平和集聚能力。開展一刻鐘便民服務圈試點和建設,完善便民生活圈商業業態,提升便民服務功能。打造夜間經濟,豐富夜間經濟消費業態。到2025年,力爭16個州(市)中心城市一刻鐘便民服務圈全覆蓋,全省打造形成 5個夜間經濟地標,升級首批15個夜間經濟商圈,培育形成50個以上夜間經濟生活圈。
推動縣鄉村三級商業聯動,加快建設農產品產地專業市場,完善農商互聯農產品供應鏈,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開展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建設行動。“十四五”期間,力爭全省農產品電商銷售額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
建設省級物流樞紐 加大城市冷鏈前置倉建設力度
在發展現代物流體系方面,將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港航貨運通道和多式聯運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建成10個左右輻射能力強、運轉高效的省級物流樞紐,遴選10個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省級示范物流園區,充分發揮其在全省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中的示范帶動作用。
加快瑞麗、河口、磨憨、清水河、畹町、猴橋等重點口岸貨運通道建設;加快昆明集裝箱中心站,桃花村、研和鐵路貨場開展監管設施及相關配套建設。鼓勵引導物流企業、綜合性跨境電商平臺在南亞、東南亞國家中心城市、重大鐵路貨運站和重要港口布局建設海外倉。加快昆明、曲靖、德宏(瑞麗)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暢通“云品出滇”上行通道。聚焦高原特色農產品產地“最先一公里”,加快建設具備保鮮、預冷、貯藏等功能的小型、移動式采后冷鏈倉儲設施;聚焦城市消費“最后一公里”,加大城市冷鏈前置倉建設力度。
支持傳統物流信息平臺向物流供應鏈平臺轉型,遴選10個基礎較好的智慧物流(供應鏈)信息平臺進行重點培育。支持昆明、保山等有意向城市積極申報國家級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持續加大新能源城市配送車輛推廣應用力度,到2025年,城市物流配送領域新能源車輛占比達到20%。支持昆明、曲靖、昭通、玉溪、大理等州(市)建立應急物流中心。建設省級應急物流大數據平臺,完善應急物流“綠色通道”管理制度,保障應急物資和人員運輸車輛優先通行。推動鐵路快運、公路轉運、貨運包機、通航運輸等方式多元替代。
完善綜合交通經濟走廊骨架網 推進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建設
在增強交通運輸流通承載能力方面,要充分發揮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通道和區位優勢,推動公路網、鐵路網、航空網、水運網、郵政網深度融合,進一步完善綜合交通經濟走廊骨架網。完善骨干通道沿線鐵路專用線布局,推進大宗貨物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戰略儲備庫接入鐵路專用線。
推動中越、中老泰國際運輸通道全面暢通,推動中緬國際運輸通道建設取得進展,加快通道內鐵路建設,提升通道內公路服務能力,鞏固和拓展民航國際航線,推進水運航道建設,提升與周邊國家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推動京(蓉)昆、京(渝)昆、滬昆、廣昆通道鐵路提質、公路擴能,打通滇藏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加密和優化民航國內航線,形成高效發達的出省綜合交通運輸通道。
鼓勵應用多式聯運、甩掛運輸、共同配送等高效運輸組織模式。推動集裝箱運輸、商品車滾裝運輸、全程冷鏈運輸、電商快遞班列等聯運模式創新。支持道路貨運企業向多式聯運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等轉變,提供全程運輸解決方案。
此外,還要推動交通運輸智能化低碳化發展。推動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門架應用,重點打造昆大麗香、昆玉磨等智慧高速試點。推進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等智慧樞紐工程建設。依托水富、東川、思茅、景洪、關累、富寧、元謀等港口(區)新建或擴能工程,打造2個以上綠色港口示范工程。(昆明信息港 記者王奕然)為加快云南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8月23日,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云南省“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云南商貿物流設施更加完善,流通網絡和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流通業態模式更加豐富多元,流通市場主體更具活力,交通運輸承載能力和金融信用支撐能力明顯增強,流通成本持續下降,流通效率明顯提高。
健全現代商貿流通網絡 完善城市、縣域商業體系
在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方面,《實施方案》提出,支持昆明、大理、麗江、西雙版納、德宏等地建設高標準消費品市場,推動現有消費品市場轉型升級,打造一站式商品采購中心。依托農產品產地、銷地、集散地布局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快田間地頭流通設施建設,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網絡。統籌推進城市商業設施、物流設施、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升級改造,完善商品交易市場網絡。
推進步行街高質量發展,有序開展第二批23條省級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工作,提升步行街數字化水平和集聚能力。開展一刻鐘便民服務圈試點和建設,完善便民生活圈商業業態,提升便民服務功能。打造夜間經濟,豐富夜間經濟消費業態。到2025年,力爭16個州(市)中心城市一刻鐘便民服務圈全覆蓋,全省打造形成 5個夜間經濟地標,升級首批15個夜間經濟商圈,培育形成50個以上夜間經濟生活圈。
推動縣鄉村三級商業聯動,加快建設農產品產地專業市場,完善農商互聯農產品供應鏈,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開展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建設行動。“十四五”期間,力爭全省農產品電商銷售額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
建設省級物流樞紐 加大城市冷鏈前置倉建設力度
在發展現代物流體系方面,將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港航貨運通道和多式聯運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建成10個左右輻射能力強、運轉高效的省級物流樞紐,遴選10個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省級示范物流園區,充分發揮其在全省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中的示范帶動作用。
加快瑞麗、河口、磨憨、清水河、畹町、猴橋等重點口岸貨運通道建設;加快昆明集裝箱中心站,桃花村、研和鐵路貨場開展監管設施及相關配套建設。鼓勵引導物流企業、綜合性跨境電商平臺在南亞、東南亞國家中心城市、重大鐵路貨運站和重要港口布局建設海外倉。加快昆明、曲靖、德宏(瑞麗)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暢通“云品出滇”上行通道。聚焦高原特色農產品產地“最先一公里”,加快建設具備保鮮、預冷、貯藏等功能的小型、移動式采后冷鏈倉儲設施;聚焦城市消費“最后一公里”,加大城市冷鏈前置倉建設力度。
支持傳統物流信息平臺向物流供應鏈平臺轉型,遴選10個基礎較好的智慧物流(供應鏈)信息平臺進行重點培育。支持昆明、保山等有意向城市積極申報國家級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持續加大新能源城市配送車輛推廣應用力度,到2025年,城市物流配送領域新能源車輛占比達到20%。支持昆明、曲靖、昭通、玉溪、大理等州(市)建立應急物流中心。建設省級應急物流大數據平臺,完善應急物流“綠色通道”管理制度,保障應急物資和人員運輸車輛優先通行。推動鐵路快運、公路轉運、貨運包機、通航運輸等方式多元替代。
完善綜合交通經濟走廊骨架網 推進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建設
在增強交通運輸流通承載能力方面,要充分發揮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通道和區位優勢,推動公路網、鐵路網、航空網、水運網、郵政網深度融合,進一步完善綜合交通經濟走廊骨架網。完善骨干通道沿線鐵路專用線布局,推進大宗貨物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戰略儲備庫接入鐵路專用線。
推動中越、中老泰國際運輸通道全面暢通,推動中緬國際運輸通道建設取得進展,加快通道內鐵路建設,提升通道內公路服務能力,鞏固和拓展民航國際航線,推進水運航道建設,提升與周邊國家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推動京(蓉)昆、京(渝)昆、滬昆、廣昆通道鐵路提質、公路擴能,打通滇藏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加密和優化民航國內航線,形成高效發達的出省綜合交通運輸通道。
鼓勵應用多式聯運、甩掛運輸、共同配送等高效運輸組織模式。推動集裝箱運輸、商品車滾裝運輸、全程冷鏈運輸、電商快遞班列等聯運模式創新。支持道路貨運企業向多式聯運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等轉變,提供全程運輸解決方案。
此外,還要推動交通運輸智能化低碳化發展。推動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門架應用,重點打造昆大麗香、昆玉磨等智慧高速試點。推進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等智慧樞紐工程建設。依托水富、東川、思茅、景洪、關累、富寧、元謀等港口(區)新建或擴能工程,打造2個以上綠色港口示范工程。(昆明信息港 記者王奕然)